江苏鑫利来重工

咨询电话

0515-88287600

江苏鑫利来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
联系人:沈龙海 13815586500

联系人:祁锦彬 15305107778

邮箱:704791443@qq.com

顶管施工遇“拦路虎”?揭秘地下障碍物处理的5大地面“排雷术”

来源:www.jsxllzg.com 发布时间:2025年5月4日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

在城市的地下管网建设中,顶管施工技术以其高效、环保的特点备受青睐。然而,在实际施工中,顶管机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物,如何处理这些难题,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呢?今天,我们就来揭秘顶管施工中的障碍物地面处理技术。

顶管施工遇“拦路虎

一、顶管施工障碍物的“三高”威胁

顶管施工中遭遇地下障碍物(如孤石、废弃桩基、不明管线等)是工程重大风险源,其处理难点在于:

高隐蔽性:80%障碍物无法通过常规地质勘探发现(如深埋混凝土块、零散钢筋)。

高破坏性:刀盘撞击直径≥30cm的孤石时,顶力瞬间激增200%,可能导致主轴断裂。

高处置成本:传统开挖处理需中断施工,日均损失超10万元(以DN800管道工程为例)。

二、地面处理技术的四大核心场景

1.孤石群地层

典型案例:深圳地铁12号线顶管工程遭遇花岗岩孤石群(最大直径2.3m),地表沉降达15mm。

处理难点:孤石分布无规律,传统破碎效率低(<1m³/h)。

2.既有桩基区

典型场景:城市道路改造中遭遇废弃灌注桩(钢筋含量5%-8%),桩径0.8-1.2m。

风险等级:桩体与顶进轴线夹角<30°时,管道偏移风险提升70%。

3.复杂管线带

数据统计:城市核心区地下管线密度达30km/km²,老旧管线定位误差>0.5m。

典型事故:2022年南京某工程误切10kV电缆,造成区域断电8小时。

4.建筑垃圾填埋层

特征识别:金属探测器显示磁异常值>500nT,渣土含砖块、混凝土碎块比例≥40%。

三、地面障碍物处理五大关键技术

1.三维地质雷达精准定位(精度0.1m)

技术参数:

探测深度:0-15m(400MHz天线)

分辨率:直径≥0.3m障碍物可识别

实施步骤:

①沿顶进轴线布设测线(间距1m)

②电磁波反射信号分析(时窗200ns)

③生成三维地质模型(如GPR-SLICE软件)

2.高压旋喷桩隔离加固

适用场景:流沙层、松散填土区障碍物处理

技术要点:

桩径0.6-1.2m,水泥掺量25%-30%

形成强度≥2MPa的加固壳体,防止处理中土体坍塌

案例:武汉某过江顶管工程通过Φ800@600mm旋喷桩隔离带,成功处理12处障碍物

3.地面导向钻预破碎

设备选型:

小型水平定向钻机(如威猛D24x40,扭矩4500N·m)

配备筒式取芯钻头(直径300-500mm)

工艺流程:

①沿顶进路径钻设导向孔

②采用扩孔器破碎障碍物(转速50-80rpm)

③通过泥浆循环带出碎块

4.微扰动爆破技术

控制指标:

单孔药量≤200g

振动速度<2.5cm/s(距爆源5m处)

实施要点:

钻孔直径42mm,孔间距0.3-0.5m

使用数码电子雷管(延时精度0.1ms)

案例:广州白云区顶管工程爆破破碎1.8m孤石,地表最大沉降仅3mm

5.磁力清障机器人

技术突破:

永磁体吸力≥5吨(如徐工XMR080V型)

360°机械臂抓取(精度±1mm)

作业流程:

①通过顶管机切口送入机器人

②金属探测仪定位障碍物

③液压剪切断钢筋/吸附金属块

四、施工风险与防控措施

1.地表沉降超标

控制标准:市政道路沉降≤10mm,建筑密集区≤5mm

防控手段:注浆补偿(注浆量=理论空隙量×1.2-1.5倍)

2.管线二次损伤

防护方案:

重要管线加装应力监测仪(预警值:应变≥200με)

顶进速度降至5mm/min

3.设备卡滞风险

应急处理:

反向顶进50-100mm释放应力

注入高分子润滑剂(如霍尼韦尔HPT-100)

五、行业标杆案例

1.上海北横通道障碍物处理工程

采用“雷达扫描+旋喷加固+机器人清障”组合技术

单日处理效率提升至8处,工期缩短40%

2.深圳前海综合管廊项目

应用磁力清障机器人清除23吨金属垃圾

地表沉降控制在2mm以内

3.雄安新区地下管网易址工程

微爆破技术破碎47处混凝土障碍

振动监测达标率100%

六、未来趋势:智能化与绿色化

AI障碍物识别: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地质雷达数据,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%

环保破碎技术:电动破碎头(如阿特拉斯·科普柯EBC950)噪音降低至72dB

数字孪生系统:实时模拟障碍处理效果(如BentleySYNCHRO平台)

顶管施工障碍物地面处理技术正从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防控”转型。通过“精准探测-智能决策-绿色处理”的技术闭环,未来将实现地下工程的“零事故、零干扰”施工目标。

注:本文数据来源于《城市地下空间障碍物处理技术规范》、徐工机械技术手册及典型工程案例,具体工艺需结合工况调整。

本站所有内容未经鑫利来顶管机授权,请勿转载。转载需注明出处,我司保留向未经授权转载我司网站内容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。